第16课“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重点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香港、澳门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视频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相关史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听完歌曲,请学生回答:师:(1)歌曲中:“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请问“MACAU”指中同的什么地区?生:指澳门。师:(2)歌曲中的“母亲”是指哪一个国家?生:中国。师:那么“MACAU”是如何回到“母亲”怀抱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讲授新课: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教师提问:“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谁于哪年提出来的?学生回答:邓小平;1984年。2.教师提问:“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一个中国和两制并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高度自治。3.“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回答:“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找到了一个最适合我国当前状况的统一方式。它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过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来后,最先成功运用于解决哪一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继续学习的第二子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澳门问题的妥善解决材料一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访华,开始同我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讨论。我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主要有两条:一是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能再晚;二是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在此前提下,中英两国政府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磋商。从此,中英两国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材料二1984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关于香港问题的签约仪式,中英两国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即《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中国政府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政府管辖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材料三1984年香港问题解决后,澳门问题即提上了日程。1986年6月,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开始。l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两国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文本上签字。邓小平示自出席了签字仪式。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回答:中英、中葡之间围绕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取得了何种成果?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得出: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l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l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胜利回归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课本内容,简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