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总结酸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回忆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第三部分在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些认识以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并能从解离的角度简单了解酸碱的定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过程与方法1、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2、通过练习强化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知识点,进一步了解酸碱的性质、中和反应难点强化知识的应用媒体教具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酸和碱的概念师生回忆,学生口答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金属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非金属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教师展示图标,学生填写质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实验的过程如下:先用洁净的毛笔蘸________(填序号,下同)在白纸上画上花,再用_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壁,晾干后用________向纸上喷即成。A.酚酞溶液B.石蕊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五、联系生活在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他们排放的废液里,每厂只有碳酸钠.氯化铁.氢氧化钙.盐酸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实地调查的情况如图。甲处的河水是乳白色的,乙处的河水是红褐色的,丙处的河水变清了,丁处的河水是清的,但有气泡产生。请推测这四座工厂废液里的污染物?回顾有关PH的知识六.课堂练习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2.我们已熟识的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C.浓硫酸D.氢氧化钙固体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①氯化钠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酒精糖水,能导电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A.稀硫酸D.硝酸钠溶液C.浓盐酸B.氢氧化钾溶液5.能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生石灰B.碳酸钙C.氢氧化钠D.锌粒6.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