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二)》讲课教师:科目:化学课时:1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2)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4)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教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2.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引言:这堂课我们来复习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以及有关计算新课:一、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总结知识脉络积极踊跃发言1′10′采用学生总结、讨论的方式有助于知识的落实287+17电子层质子数电子层上的电子数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二)、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讨论并互相纠正(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讨论、总结使用白板10′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离子符号表示讨论、交流5′-2相互转化阳离子原子阴离子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小结:学生总结二、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