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自由阅读课文,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2、自学检测:(1)检查背诵课文2、3、4段:(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壬戌()虞山()篆章()矫()课堂探究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词汇,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同时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对疑难词汇、语句的理解;(1)释词: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启窗而观()6.高可二黍许()()7.箬篷覆之()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石青糁之()10.中峨冠而多髯者()()11.其两膝相比者()12.佛印绝类弥勒()13.矫首昂视()14.神情与苏、黄不属()15.珠可历历数也()16.居右者椎髻仰面()17.若听茶声然()18.其人视端容寂()()19.其船背稍夷()20.钩画了了,其色墨()21.长曾不盈寸()()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当堂检测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4.了解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法的知识,试着将天干地支背下来,并且推算一下自己的属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疏通课文,翻译重点句子;2、理解课文,赏析文段,掌握方法,培养情感。【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根据重点词汇的理解,翻译全文;2、积累检测: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课堂探究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4.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5.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当堂检测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3.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的神态看出来。4.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6.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8.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9.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10、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句。s答案:《虞初新志》及作者简介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