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发展第15课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目标内容态度、价值观能力培养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个人事业只有同时代需求相结合才有价值。通过对工业革命中各生产部门环环相扣关系的分析,培养发展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的背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工业革命的影响。从背景、发明家、一主要内容、发生地点、影响等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家的知识背景、职业和国籍等的比较分析,培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爱迪生及其发明、卡尔·本茨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介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教学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法、探究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重大的变化,真正意义的近代社会得以确立并发展。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衣食住行等都有了以往没有的内容。新课设计:一、蒸汽时代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一般来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和技术等因素。此外,政治、思想文化等对经济也有反作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不是偶然的,因为英国较好地综合具备了以上条件。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掀起了殖民扩张的狂潮。在长期的殖民扩张和斗争中,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获得了巨额财富,这就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雄厚的资本。随着新的经济关系在欧洲的产生与发展,15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羊毛价格急剧上涨,养羊有利可图。圈地运动由此在英国日益流行。大量农民被贵族从土地上赶走,成为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促成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英国对外贸易额急剧增加。从1698年到1775年,英国进出口商品额增加均达到500%以上,而且,在出口贸易中,英国工业品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广大殖民地成为英国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一场工业革命迫在眉睫。从原料来讲,英国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煤矿和铁矿储量非常充足。而煤和铁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积累了丰富的手工生产技术。英国的毛纺织业、棉纺织业、造船业、煤炭业、冶炼业等都比较发达,尤其是毛纺织业。毛纺织业是英国历史悠久的旧式工业,17世纪初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生产地区遍及整个英格兰,英国有20%以上的人依靠毛纺织业为生。毛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直接的技术基础。英国工业化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作为新兴工业部门,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工具基本上是从毛纺织业上照搬过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从这些生产工具的改进开始的。17世纪后半期,英国比较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政府支持圈地运动,不遗余力地为本国资产阶级谋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保护私人财产和公平竞争,为英国经济的起飞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射架。正如马克思所言:“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文艺复兴引发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英国也结下了果实。英国向当时的世界奉献了培根、哈维、莎士比亚等伟人。166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学会,其章程明确规定“皇家学会的任务和宗旨是增进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和一切有用的技艺,制造业、机械作业、引擎和用实验从事发明,试图恢复现在失传的这类可用地技艺和发明”。皇家学会的首任秘书及其主要赞助者亨利·奥尔登伯格曾满怀激情的邀请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杰出的先生,来吧,打消惊扰我们时代庸人的一切疑惧;为无知和愚昧而作出牺牲的时间已经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