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4.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重点放在东北地区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说目标、重、难点(A)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C)情感态度价值观: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重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难点:本课涉及到当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二、教法:1、多媒体、问题、结合师生经验讨论交流交流2、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纽带串联起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二者都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大举措。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统一于总路线之中。三、说过程:四、导入新课: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过程。我国在开国大典后是否立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现在还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我国是何时进入这一阶段的呢?一、新课探究:1、过渡时期,中共中央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领导中国完成过渡任务的?2、过渡时期指什么时期?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体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本任务呢?4、P19毛泽东的话反映出我国建国初的啥信息?(即就是:为什么会优先发展中工业?)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哪些成就?6、三大改造有哪三个改造对象?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这三大改造的?改造前后经济结构和所有制形式(即生产关系)有什么变化?7、从结果上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二、小结: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及主体2、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重点、成就、意义3、三大改造----内容、方式、完成时间、意义三、检测:成长资源P选6---8题四、作业:1、假如你是过渡时期的国家领导人,你会采取领导国家如何过渡?2、成长资源P17、18教学反思:忘了板书、情感升华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给的时间少,引导体现的不够。反思:无板书、情感教育没引导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的不够。该注意的相关知识四、一般掌握的内容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标志和意义──注意国际背景、国际意义。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相应的措施──注意彼此间的因果关系、重要措施的性质。3.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控制的资本主义,是对私人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