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点评,强调上节课的知识重点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识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上海解放能力培养(1)分析比较: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战役。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是何时发动全面内战的?其标志事件是什么?(2)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4)解放军通进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2.1948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已经显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面对形势的发展,你会做出怎样的战略部署?(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由此导入新课)【新课探究】学生阅读106-11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数字作出阅读标记(一)三大战役1.根据106页《三大战役示意图》及课文内容,填充下表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特点战果意义辽沈淮海平津2.如果你作为三大战役的总指挥,你会先打响哪一场战役?为什么?了解辽沈战役相关史实。时间:1948.9---11.2参战部队:华北野战军指挥:林彪、罗荣桓特点:“关门打狗”(先攻锦州)战果:歼敌47万意义:解放东北全境3.在辽沈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又发动了淮海战役。指名学生简单介绍淮海战役4.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5.学生介绍平津战役的概况。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小结: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二)渡江战役1.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负隅顽抗。在此形势下,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你的下一步部署是什么?师:1949年1月,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蒋介石被迫引退;1949年4月,国共北平和谈,国民党方面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刘、邓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迅速摧毁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强调让学生记忆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特点战果意义强调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与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回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引导学生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方面分析,学会全面分析欣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