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说课稿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辛亥革命在整个中国近代史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影响极其深远.政治: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经济: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思想文化:是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和重大变化时期2、教材特点教材信息量比较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武昌起义主可观条件的归纳,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了解其进步性。(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了解其历史地位。(4)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提出的观点,发挥自己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激励学生(2)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理解中国革命的必然之路学生情况优势:有一定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基础;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劣势:基础中等,认知水平不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学法单调低效;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研讨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程依据: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是件大事,了解其过程是学习历史的必然要求。只有对历史事件深刻了解,才能理解和感悟,才能探究其原因和影响.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历史意义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辛亥革命一直以来是史学界争论的重点,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客观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有助于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深刻理解其促进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现代化方面的功绩。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小组成员回答采用记分形式,每题赋予相应分值,四个小组竞赛,获胜小组成员给予当堂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竞争意识教学流程一、(小组内)复习、质疑、讨论复习要求:第一步,统揽教材内容,并把基础知识圈点、勾画出来,加强理解。第二步,梳理疑难,并以同桌为学习小组讨论;形成问题提问。二、复习检测(基础知识部分)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答的又快又好!要求答案高度概括1、辛亥革命的背景?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3、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过程及其历史意义。4、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5、辛亥革命功绩。三、(就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质疑、讨论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四、(教师)提出问题、全班讨论1、06高考题部分)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的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幻灯片演示2、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0月11日)上午党人以全城(武昌)光复,乃集阅马厂咨议局,商举军政府乃推举都督……各军领袖,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逞……于是又拥黎(元洪)至咨议局……众一致举黎,黎坚不承认……翊东乃持一预写之安民布告,进黎曰:“请于都督,下署一黎字。”黎拒之。翊东乃授笔目黎曰:“余代为书,岂能否认乎?”众鼓掌称善,翊东即书一黎字,余由书记缮写,遍贴全城,黎亦无可如何也。————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材料2: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材料3: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府衙大堂屋子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光复了。四、点击高考:1、(2009年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2、(2009年广东历史1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