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讲课教师学科:历史课时:1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导“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导入新课二、动【板书】第4课经济大危机通读教材第一目:“繁荣”及其崩溃,然后回答(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读教材p20-21回答下列问题:(1)危机产生的原因,(2)危机爆发的标志(3)危机的特点(4)危机的影响怎样全面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读教材第二目“罗斯福新政”,自主完成罗斯福就任的时间(学生回答)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学生看书交流自主学习结果时间:1917年11月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结果:取得了胜利。四人一组讨论问题,记录讨论结果,加以总结。小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结果5分20分实施新政的目的新政的措施新政的影响我们从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中得到了怎样的历史启迪?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1)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2)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三、总小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四、落书后习题及开放练习等交流自学结果。学生讨论看书回答5分落实本节课所学知识15分板书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