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陋室铭》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汉字注音陋()馨()儒()牍()案()苔()2.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3.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4、作者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课堂探究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2.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3.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当堂检测(一)读写探究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谈看法,并将你的观点写出来。(二)达标检测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选自《》。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这则铭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的。2.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写主人人际交往的是,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3.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高、事雅描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二、学习了这篇《陋室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提出要求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答案一、1、《全唐文》文体节操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唯吾德馨、二、略22.《爱莲说》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背诵课文,注意技巧及感情!2、注音检测:蕃()颐()濯()淤()涟()蔓()亵()噫()鲜()有闻3、结合课下注释及有关工具书,理解文言词汇,并疏通课文。4、词汇检测: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濯清涟而不妖()④香远益清()⑤亭亭净植()⑥不可亵玩焉()⑦花之隐逸者也()⑧鲜有闻()⑨宜乎众矣()5、翻译检测: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课堂探究1.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分析每一特征分别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品质?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是仅仅写莲花吗?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课文主要是写莲花,但在文中为什么又分别提到了菊花和牡丹,这又是什么写作手法?分别有什么寓意?4.学习贵在疑问,请问大家在本课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大家一起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