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思想文化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最后一课,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思想、文学和艺术三大块,共介绍了6位名人:思想家——魏源和严复;文学家——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它们的共同点是:宣扬科学进步,追求民主、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情分析作为文化部分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本课内容也与前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联系已学习的知识都能够言之有物,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讲述、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等多法结合,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魏源写的《海国图志》,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了解严复的观点和译述的《天演论》,了解鲁迅及其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近代艺术家的和成果,以及他们的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魏源、严复的思想背景目的、内容、作用影响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归类和认识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填写近代思想文化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报国情怀和创新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教学重点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鲁迅作品的时代精神教学难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维新变法运动所作的贡献相关考点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译述的《天演论》;鲁迅作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展示笑话秀才娶妻自由阅读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魅力I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提问过度:近代是哪位文学家最早实践了白话文写作?回忆并齐答温故而知新一、文学巨匠——鲁迅师:展示活动一:知识小调查同学们学习过鲁迅的哪些作品?学生认真看书,并回忆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如下所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社戏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师:那你能给这些作品找到对应的出处吗?根据已有知识,同位之间相互交流如下所答:《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师:展示文字材料《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提问:这段话和图片说明了鲁迅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学生齐读材料,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如下所答:揭示封建制度黑暗,反映辛亥革命不彻底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师:补充——鲁迅也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过渡:这是我们所品读的鲁迅大师的文学作品,接下来再看一看美术大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艺术视觉享受?学生思维由文学巨匠鲁迅过渡到美术大师——徐悲鸿自然过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活动二:请您欣赏师:展示学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奔马》、《田横五百士》学生看图并阅读教材对学悲鸿作品进行归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师:重点强调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他最擅长的就是画马,展示:8幅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马的特征学生刚才思考过。所以很容易的说出答案:无缰绳、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发言的胆识师:叙述徐悲鸿作品表达主题生:动笔在书上做出标记落实知识点,情感升华师过渡:嘴巴品读了鲁迅的文章,眼睛欣赏了徐悲鸿的作品,接下来再让我们用耳朵聆听一下人民音乐家的心声。学生浏览教材,找出即将要学习的两位音乐家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追问:聂耳的作品有哪些?最著名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完成的?各自的分工是什么?表达什么主题?学生齐答:前三个问题,后面的分别来答以设问的方式步步紧逼,层层深入,把复杂的问题进行肢解,培养学生化难为简的思想师:总结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过渡到活动三:学唱革命歌曲学习唱《义勇军进行曲》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师:表扬学生唱的棒,借机播放另外一个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分享喜悦,聆听黄河大合唱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