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2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2
第10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教学过程:通过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入本课(一)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二)战国著名思想家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什么意思?墨子把“兼爱”也称作“仁”。但与孔子的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异。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主张的兼爱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墨子的“非攻”:什么意思?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以墨子为首的墨者为宣传和平,四处奔走呼吁。墨家学派的地位变迁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时期,一度为显学。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2孟子历史地位:介绍一下孟子孟子的主要思想:A、“仁政”(核心)及其评价B、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C、“重义轻利”学说。3.庄子基本主张:君子无欲,天下满足;君子宁静,百姓安宁。大自然中万物生长,而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4.荀子:基本主张: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什么叫“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是我国著名的唯物论主义学者。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5.韩非子介绍韩非子:主要思想:综合法家各派观点,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系统的法家理论。他力主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加强军权。(三)百家争鸣的影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和世界古代思想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思想文化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精神宝库。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提出和阐释的许多理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10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