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安排了三课目录,分别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单元特别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易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德育渗透教育。本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元的学习主题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主线。主要讲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了解改革分两步走,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有凤阳县小岗村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第二,了解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三,解剖深圳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生动事例,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这样的格局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2、地位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它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另外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个巨变,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甚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这是新课标对于本节课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规定。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标的规定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变革有一定的掌握。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讲了在新解放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接着讲了土改以后农民遇到了新问题,进而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中央又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学生们学习了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城区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带来的巨变,都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是他们的父母长辈等都有亲身的经历,可以给他们讲述。三、教学模式我们学校采取的是一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课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获得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历史新授课教学模式共分为五步1单元导入2呈现目标3释疑巩固4盘点提升5达标检测,其中释疑巩固环节为重点环节。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及教学模式下面我来谈一下本节课具体的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设计意图:迅速地把学生带进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里面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追忆那个“春天的故事”的浓厚兴趣。1、呈现单元知识树预设时间2分钟设计意图:采用知识树温故知新,着眼于整体建构,营造氛围,导入新课。2、呈现目标预设时间1分钟原则:呈现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准确,不能偏、要具体。3、释疑巩固——自主学习本环节预设时间8分钟,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全文,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并掌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学习,主动接收新知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释疑巩固——合作探究本环节预设时间2分钟,是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答案,解决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