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竹影》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一、快乐预习:1、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蘸()惬意()朱砂()参差()()一缕()肥硕()幽暗()丰子恺()口头禅()赵孟頫()水门汀2.收集资料,共享资源: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家、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二、合作探究:1、熟悉文本,整体感知:速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2、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方法指导:延伸至文外去理解)三、拓展提高: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四、感恩达标:(1)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方法指导:重点读第三自然段)(2)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