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四、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快乐预习1、熟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小组交流三.合作探究思考:(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四.拓展提高讨论: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发言。小结: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五.感恩达标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2、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3、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