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和谐杯“七说”说课比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的历史教师李莹。首先请允许我感谢您在接下来十五分钟内对我的关注。(鞠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一、说教材历史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共分为六册书,七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古代史,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九年级上下册讲授世界史,本套教材按时间编排,同时考虑了每个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基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七年级下册。本册书共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要讲授隋唐时期的历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主要讲授宋元时期的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主要讲授明清时期的历史。科举制是第一单元第三个知识点的具体体现。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包括八课内容,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隋唐社会的繁荣,《科举制的创立》是第四课,是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被称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政治繁荣的表现,不仅影响了当时,还影响了后世,不仅影响了国内还影响了世界,甚至有外国学者将此项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板块内容。一、科举制的创立;二、科举制的完善;三、科举制的影响。从创立到完善再到影响,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对科举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说学情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历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方面,科举制是新知识,但这一名词在生活中经常被提及,学习之前大部分同学应该都通过电视剧或者通俗历史故事对这一制度有所了解,因此对本课内容并不陌生而且容易接受。此外,本学期,通过对本册书第一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到隋唐的繁荣局面,初步体会到隋唐的强盛是因为统治者都善于用人,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准备了基础。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专题接触过选官制度,对科举制度之前如何选拔人才没有知识基础,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他们而言是新的概念。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定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对重点的突破方法是: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对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形成清晰思路;难点是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进步意义,对难点的突破方法是:在学习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总结归纳,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三、说模式我校的教学模式为5+30+10,即五分钟课前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教师本节讲授的新课做简单引导;三十分钟教师讲授新课,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十分钟课堂总结和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对学生学习情况作简单评价。具体到本学科,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以下六个环节:一、课前演讲提升素质二、单元导入明确目标三、落实课标讲授史实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五、梳理知识内容小结六、课堂练习检验成果四、说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间设计如下:课前演讲提升素质——五分钟;单元导入明确目标——三分钟;落实课标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