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授新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补充导入: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授新: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学生试着归纳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可以从生活的地区、生产和打仗等情况来分析。)2、文成公主入吐蕃提问: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生思考并回答: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金城公主入吐蕃出示材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学生思考: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二、回鹘衣装回鹘马这里着重介绍回纥人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服装上与唐朝的相互影响,说明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洽关系。这里可出示一些图片说明。可解释唐诗“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意思,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更深的了解。三、点苍山会盟可从我们现在的白族和彝族讲起,让学生知道南诏就是这两个民族的祖先。出示大理寺三塔图,指出这就是南诏归附唐朝的见证。需向学生指出,我国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看到,繁荣开放的大唐,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也显示出了恢宏与大度,尤其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最具代表性。是唐朝民族政策的标准。最后出示唐朝少数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重点。作业: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回鹘衣装回鹘马三、点苍山会盟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