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建筑奇观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以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知识与能力: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其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视屏,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与结构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2新设计1、教学设计准备:了解本节课的优秀教学课件和案例,抓准课堂立意,精选剪辑视频材料,体现原创性,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组合作磨课修改完善。2、注重开课环节:上课前播放背景视屏《中国,魅力永存》,欣赏神奇伟大的中华文明,增强自豪感、激发求知欲;利用米歇尔游故宫、奥巴马游长城的照片直接导入新课。3、以“中国古建筑之旅”连接4个学习板块,课堂立意抓住“奇观”二字,通过视频、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赏析感悟,特别是长城和故宫的学习,创设情景,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升华,学生真正感受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神奇”“伟大”特别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4、多种方式引导调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比如大运河一目,让学生讲隋炀帝为看琼花修大运河的故事引入,以“3+4+5=1”概括隋大运河,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读这些数字,并在地图上找出“3点4段5河”;用小黑板指导学生动手绘制隋大运河简图,突出隋运河的“3、4、5”,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图方法;对比隋元运河读图,找出不同之处;设置讨论:“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对吗?为什么?”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观点。5.注重学生知识的过手,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师生共建知识树总结本课知识学生谈收获突现学史功能;及时课堂练习加强巩固;设计实践活动,寻找身边的古建筑,让学生具备文物保护意识,联系历史与生活。3学情分析因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还不成熟,倾向于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适宜兴趣教学,一是学生对再现历史情景特别感兴趣,具有较高的热情;二是历史小组的成员在准备历史情景再现时不仅会自觉地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形成表演的脚本,还会有意识地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揣摩角色。鉴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接收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指导引导。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建筑奇观》教学过程背景音乐,视屏中国旅游宣传片--中国魅力永存上课师图片一认识这两个人吗?生:(她们就是美国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和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师:对了他们就是出示中美第一夫人师:他们在哪里?生:(与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有个的)故宫师:对,故宫(长城上的)图片这又是哪里?生:长城师:故宫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师:你们想去这些地方看看吗?生:想,,,师:好,我就充当导游,带领你们去领略我国古代的建筑奇观!出课题16课师:现在我们开始旅行的第一站,大家随我到建造精美的赵州桥看看,出示:出第一站视屏师:注意找找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特点。师:出示赵州桥图片,师:赵州桥建造的时间?谁主持建造的?地点?生:齐答又叫安济桥师:(想一想,)结合书上的介绍,说说,赵州桥有什么特点?生:略出示赵州桥图片师:造型优美的赵州桥,一直是不少文人墨客描写赞美的对象。出示诗句读出师:文人墨客们把赵州桥比作什么?生:雨后彩虹,初出云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