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课教案。3、掌握改革开放后党的历次会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形成过程。【复习过程】一、快乐预习(基础知识梳理)8.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年底、北京)背景文革结束,仍然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方针,开展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1.思想上:彻底否定了的方针,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2.政治上: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1、是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的时期。民主法制平反冤假错案(),依法治国:1982年颁布第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他五部法律?9.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先从开始,实行责任制,开始于安徽凤阳。农村也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城市:重点是的改革(所有制、经营权、分配制度)1、把原来单一的发展为以为主体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3、、实行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向建立迈进。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窗口是,最大的特区是,设立上海,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现在的开放格局是:→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理论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3、年"十三大",阐明的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部署。社会主义4、年,讲话特区姓社不姓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位确立1、年"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2、年"十五大"把它确立为党的。(邓小平是我国的总设计师)二、合作探究、拓展提高(重点知识讲解)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2)中共八大:1956年底,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各是怎样实行改革的?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答:(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2)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科学技术的推动,实行改革开放。3、根据课本第44页“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p43—44)(1)我国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对外开放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我国现在总共有多少个经济特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