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四中七年级地理《地球自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球自转》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我是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知识看作学生已初步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第二:不要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要了解“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这课内容是继第2课“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自转进行学习,为下一课学习地球公转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本课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运动及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演示昼夜更替现象。(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过程与方法:本课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所以本课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限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对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较为困难,所以把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作为本重点.采用播放地球自转视频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教学难点:由昼夜更替而产生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这是地球自转的另一个事实。但是学生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对不同地方时间差异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系统的理解.二、说教法1、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十分喜爱的网络,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例如播放地球自转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运动情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3、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手电筒等。四、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3、做:使学生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从现实实验中获得感知。五、教学流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了四个环节:情景导入、探究新知、活动应用、巩固小结。(一)情景导入创设“是天转还是地转?”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由讨论得知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在运动,那么怎么说明地球在运动呢?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有关现象入手去思考.学生也许会讨论多个方案,我原本计划就案说案,可为了突出地球自转方向,所以准备结合学生案例,准备二个例子:(1)当你坐车快速向前行使时,看到路旁的树、房子是怎样运动的?(2)当你坐船快速向前行使时,看到船外的风景是怎样运动的?(3)当看到外界景物是静止的,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看外界静止只能说明二种:一:二者都没运动:二:二者同步运动。从而也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地球在运动而我们却观察不到。为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地球自转,让学生观看地球自转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情况,主要从三个方位:正方位(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