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感悟诗人爱的情怀,体味诗歌的内涵。(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3)学会鉴赏现代诗,运用意象、比喻和象征创作现代诗。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读会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2)注重整体把握,强调词句推敲,强调读、写、议相结合,强调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炽热的爱,培养新一代的奉献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2.难点学会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学会写诗。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看到这首诗的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说明】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可能是:我是一棵树,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此时老师顺势请学生说说树的品质。2.激情导语: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用柔弱而坚韧的枝条,抵御着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即便沉积地下也要变成煤炭奉献着光和热,这就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矢志shǐ磅礴pánɡbó赋予fùyǔ铸就zhù粗糙cāo抵御yù香醇chún戈壁ɡē呻吟shēnyín黝黑yǒu背脊jǐ刹那chà枯萎wěi淙淙cónɡ矢志:发誓立志。矢:发誓。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不毛:不长庄稼。毛:地面上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2.走近诗人李瑛3.引导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诵读诗歌第一部分,教师提问:“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我”为什么而骄傲?【讨论交流】(1)“我”是一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我”融合了自然的精华,属于人民,属于历史。(2)“我骄傲”是因为“我”是“中国树”,“我”的“见识多”、“有美的心灵”,还有“斗争的品格”、坚定的意志、坦荡的胸怀以及热爱自由的天性。2.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这棵树来自人民,他就时刻想着人民,对儿童、老人、新娘、母亲都充满了无限的爱,请表情朗读5—12节,并用以下字眼点评相应诗句。“安慰,(诗句)”“祝福”“爱护”“我幻想”“热爱”【学生活动】学生朗读,思考,点评,讨论。【点拨】5节“安慰孩子和老人,拥抱他们,给他们红艳艳的苹果;拉着他们的手,给他们温暖,使他们快乐。”;6节“祝福新娘安慰母亲,摘下星星给新娘作闪光的耳环;挽住云霞给母亲作擦汗的手帕。”;7节“安慰每个人的梦,为他们遮挡雨雪,为他们歌唱,为他们抗击风沙,抵御雷火。”8节“爱护小蜜蜂、小螳螂、小鸟,为他们做巢。”;9、10节“我幻想尽量多做奉献,流出奶,流出蜜,流出香醇的酒,开出各种花朵,为全世界的劳动者服务。”11、12节“热爱人民,一旦忘却了人民,心便将枯萎。”3.以写促读学习第三部分。学生熟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假如你是这棵树,在即将死去的时候,会对自己的孩子小树说些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熟读,写作,小组交流。(四)课内小结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