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1、了解闻一多及作品。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学习重点: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学习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敢作敢为的精神。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2、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预习自测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赫然()沥尽心血()炯炯目光()函寄()群蚁排衙()漂白()目不窥园()迥乎不同()警报迭起()气冲斗牛()3、词语积累目不窥园诗兴不作一反既往衰微潜心贯注赫然慷慨淋漓4、填空·简答。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作者,被誉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②闻一多,原名,著名、、。湖北浠水人。著作收在中。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学始于疑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质疑探究(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6、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7.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二)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2、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⑤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沥尽心血()仰之弥高()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1)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3)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5)气冲斗牛: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