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讲课教师:学科:历史课时:1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怕困难,正视现实,迎难而上的魄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人文素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总:导入:中国有这样一所学府:她是“革命与建设的摇篮”,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课件展示课题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她是“中国的哈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她是“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这就是誉满全球,尽人皆知,多少人心中向往的北京大学。北大的真正崛起是与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运动。这场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接来谜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探究:袁世凯“尊孔复古”为什么会触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敏感的神经?(学生分组讨学生回答: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是想在中国复辟帝制。教师深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是近代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必须解决的课题。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了。可是,事实上民主政治没有同民国一起展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残酷现实与革命者创立共和的美好理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令革命者痛心,令我们不禁追问:20世纪初中中国社会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国革命的道路因何千回百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共展示图片呈现祥林嫂、阿Q、人血馒头、烧香拜佛、一夫多妻等相关图片信息学生1回答: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人的愚昧、迷信和不觉悟。学生2回答:中国科技不发达,思想又受到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学生填写空白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同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存在什么典型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教师深化:祥林嫂、阿Q、华家父子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一个又一个现实人物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写照,使我们认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民众的觉醒。当时的中国的的确确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把他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的主将们打算如何来拯救中国人,使他们尽快从黑暗的精神世界中挣脱出来呢,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成为活动基地的原因蔡元培任校长,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请看视频《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设情境)过渡:新文化运动阵营形成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以西方的人权、平等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武器,行动起来,激情四射地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伟大事业。他们首先致力于解放青年人的思想。13.板书:内容二、“德先生”与“赛先生”1.呈现材料,创设情境: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党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材料二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