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2、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学习重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学习难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崇敬之情。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关于作者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2.28~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预习自测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颜色深黑。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迟钝。器宇()人的仪表、风度、襟怀.禁锢()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关押,监禁。轩昂()精神饱满的样子。犀利()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矮子。酒肆()酒馆。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粗制滥造()质地不精而又过量制造。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指不愉快,心中憋气。鹤立鸡群()比喻卓越出众。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