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敬畏自然》学习目标: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学习重点: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学习难点: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严春友,男,汉族,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西方哲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等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招收美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要从事宇宙全息统一论、西方哲学、美学等领域的研究。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鹏斥鴳()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蓬蒿:咫尺:狼藉:自不量力:相形见绌:佳肴: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学始于疑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③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质疑探究: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②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③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课堂小结: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课堂小测: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3、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第十一课参考答案学始于疑④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⑤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质疑探究④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③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写法有对比、拟人、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体会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