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知道物质溶解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复习---问题---讨论---探索”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绘制曲线等过程中培养自我观察、总结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质的溶解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和外界条件的事实,充分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会查看、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复习内容引入新课什么叫溶解性?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如何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呢?引导启发学生提示:饱和溶液在什么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知识再现回忆回答交流与讨论分小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入新课。溶解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难于直接测定,我们能否用一个可测定的物理量来表示一个很难测定的物质性质呢?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表示(1)含义(2)随温度变化情况(3)应用学生谈感想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给出溶解度的概念。追问:你能理解这样规定的意义吗?能寻找到四个关键的要素吗?设置疑问: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于应用呢?引导学生讲解曲线上点、交叉点的意义。提示:随着温度如何变化?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你有什么收获?各组汇报讨论方案思考回答学生回答完成教材P19“活动与探究”,画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观察教材P20图6-13、图6-14中曲线都有哪些特点。小组交流讨论各组汇报结果完成教材P20“观察与思考”,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阅读教材P.18溶解度定义,寻找四个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更加深概念印象。在绘制过程中体会,曲线上每一点的意义。(还应该注意曲线的含义,是否能有明显的折点呢?)多数同学都能发现规律性,以及其中特殊的。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交流中有收获。教师小结将本节课重点展示出来谈收获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板书设计:一、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公式:2.溶解度曲线(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