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堂目标1.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2、了解针对“两个凡是”。知道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二、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三、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年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主要内容:(1)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的伟大决策。(2)全会强调了健全和加强,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运动和的错误文件,肯定了1976年的的革命性质,纠正了过去对、、、等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错误结论。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的序幕,实现了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和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2.1979年3月,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坚持、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和整个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课堂展示】简要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信息反馈】年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阶级斗争为纲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决策是()A.平反冤假错案B.加快教育发展C.集中力量发展经济D.加强国防建设5.下项各项中,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内容的是()A.实行改革开放B.肯定了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C.纠正了对彭德怀的错误结论D.为刘少奇平反6.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针对()A.四五运动B.“两个凡是”方针C.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D.真理标准讨论7.“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A.孙中山和毛泽东B.孙中山和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刘少奇和邓小平8.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胡锦涛小结:心得: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课堂目标: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的制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上海宝山钢铁公司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二、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三、教学流程:【自主学习】(一)温故而知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二)合作学习1、1978年开始,安徽“”的政策唤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队成为全国率先搞“”的一个典型。2、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调整了,全面活跃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发展、、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4、国家明确以为主体、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课堂展示】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顺口溜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1)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运动?这一制度在哪一年后已消失?(2)材料一反映了农村什么生产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大包干主要形式是什么?最早在何地实行?(4)大包干顺口溜反映农民什么样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信息反馈】1.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农村地区C.政府机关D.乡村学校2.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A.安徽凤阳小岗村B.四川绵阳地区C.江苏江阴华西村D.天津大邱庄3.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A.按劳分配B.市场经济体制C.大锅饭D.分田到户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