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3、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内心思想。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氛围1、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这是什么曲子?是谁写的?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2、介绍贝多芬其人及音乐作品。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月光曲》、《雨滴》;歌剧《费黛里奥》。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被人称之为“狂徒、苦恼的贝多芬”:贝多芬对于世故人情,疏忽得很,又往往专横独断,藐视一世。表面看来简直是一个狂徒。所以除了能十分理解他、原谅他的人一一以外,贝多芬没有知交的朋友。且对于寓居的旅舍的主人,常常冲突,至于激烈,故一年中必迁居数次。评论家形容他这横暴的性格,有这样的话:“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的荒岛上,而一旦突然被带到欧洲的文明社会里来的人。”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有一次为了动怒,拿起一个开盖的墨水瓶来,投在钢琴的键盘上。他弹琴的时候因为长久之后手指发热常常在钢琴旁边放一盆冷水,弹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就把两手在冷水中浸,然后继续弹奏然而他的动作很乱暴,每逢弹一回琴,必洒一大堆的冷水在地板上,这冷水从地板缝中流下去,滴在下面的住人的寝床中.楼下的主人诘问这旅舍主人,旅舍主人对贝多芬说了几句话,贝多芬就动怒,立刻迁出这旅舍。凡此种种强顽怒暴的习气,都是因了他心中所怀抱的大苦闷而来的。而他的苦闷的源泉,全在于他所罹的聋疾。他曾在写给一个知友的信上这样说:“你所亲爱的贝多芬,完全是一个不幸的人,他已经在和自然与神相冲突了!我常常诅咒神明。因为神明在拿他的所造物来当作自然界的极细微的事故的牺牲品。又在破坏人间可成为最美的事业。我所最宝贵的耳,今已听不出大部分的音了。这是何等可悲的人生!我所亲爱的一切事物,今已离去我了。像从前的没有耳病,是何等的幸福!倘得与从前一样地健听,我真要立刻飞奔来告诉你。然而我决不能得到这欢喜了!我的青春已经长逝’青年时代的希望的实现,艺术上的铭记的完成,在我都已不可能。我只得悲极而放弃我的一生了。1802年,耳疾加深,顿时又起悲观,写了“遗言”寄送朋友。然而他终于是强者,同时又是一个英雄的贝多芬,用不屈不挠的态度,来同这聋疾战斗,他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临终的时候,他口中还这样叫叹:“唉!我只写了几个音符!”。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人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走进贝多芬的心灵,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形象。二、整体感悟1、朗读课文,思考:“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并说说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三、品味语言1、跳读全文,勾画关于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