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2.过程与方法:知道黄帝及炎帝时的重要发明,了解他们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了解原始社会的终结,基本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异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教学重难点】重点:华夏族的形成,黄帝——“人文初祖”。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和讲解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说说炎黄战蚩尤的相关史实。2.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是什么?3.黄帝有哪些主要贡献?有何深远影响?4.尧、舜、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5.什么是“禅让”?其实质及表现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炎黄战蚩尤(1)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2)蚩尤: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3)涿鹿之战:在距今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4)华夏族: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2.尊称原因:炎、黄战胜蚩尤,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3.主要贡献:(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制乐谱。深远影响:(1)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3)海外华侨因此自称为炎黄子孙。4.尧、舜、禹的美德:(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2)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3)禹:治理黄河、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5.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2)“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禅让”的表现: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说说“炎黄子孙”的由来。3.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4.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华夏之祖”题解:华夏之祖即黄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释黄帝:“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至于华夏一词的来历,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演变发展为“夏商周及晋文公”之说。“夏”即历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称,《大百科全书》说是“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华夏”之说,这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2.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黄帝被尊称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