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年级八科目思品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思想品德》鲁教版八年级下册P20-26页,本节内容是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全课教育出发点、落脚点,并为初三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课在全书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八年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学习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初二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但学生盲从心理强,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多创设积极正面的情境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思想与自觉的行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2、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掌握谦让、分享、助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热爱集体、忠于祖国、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为此,本节课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各自亲身经历的、形式多样的亲社会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与社会,贡献才智,分享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教学难点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活动过程:一、情景预设(1)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导入提高学习兴趣。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2)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1、通过学习,学会谦让、分享和乐于助人。2、知道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二、展示自学指导: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1、为什么要谦让?(谦让有什么意义?)2、谦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分享?分享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4、帮助他人有什么意义?帮助他人要注意哪些问题?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为社会做贡献?三、检查自学情况与课堂交流。: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进行巡视。1、看“瘦羊博士”、“大树将军”得到的启发:2、展示: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谦让)【谦让的意义: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谦让表现在:①在荣誉利益方面不争名夺利,先人后己②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③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适当的做出妥协和让步(设计意图: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美德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谦让、怎样学会谦让,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之后学生自主归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2、谦让表现在:①在荣誉利益方面不争名夺利,先人后己②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③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适当的做出妥协和让步3、学会分享(不浪费的方法故事导入)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如果你尝试着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你就会拥有“我们的”。那么分享有什么意义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4、帮助及注意的问题:①、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②、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③、注意自身的安全;④、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