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二)过程和方法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可声音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设想一下: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感受:整个世界一片死气沉沉,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其实,在神奇的大千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播放着美丽的声音,他们有的细小,有的繁杂,有的美妙,有的令人心旷神怡……但是也有令人烦躁的噪音,不论怎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声音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不要忽略生活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二、作者与词语1.作者简介桂文亚,台湾女作家,1949年出生。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2.词语解释绚丽:灿烂美丽。面颊:脸蛋儿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不知不觉:未注意或没觉察到。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充,堵塞;闻,听见。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三、朗读课文,合作探讨1.听读课文2.学生分三组自由朗读(1—8,9—13,14—20)3.合作探究①作者在文章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她听到些什么声音呢?②文章为什么要从近似“无声”的声音写起?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③在声音的世界里,她有些什么样的体会收获呢?声音伴随我们逐渐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声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了乐趣。④怎样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⑤文章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什么具体的建议?做几种“声音游戏”,体会声音给我们的乐趣。⑥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4.学生讨论交流,教者归纳总结四、品味语言,体会写作技巧,拓展运用1.品味语言,体会写作技巧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我们所接触的文章大多是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因为第二人称有其局限性,所以人称中使用的最少。但第二人称可以使文章同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如促膝谈心,如倾心交谈,比第一人称更使读者有一种自然的感受。⑵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充满诗情画意。(结合前三段分析体会)蒲公英也有头发,还要梳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写得很可爱,也很漂亮。语言生动形象。蚂蚁还会跑步,做体操,好似进入童话世界。也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读后感觉很活泼有趣。突出了雪花的特点,轻柔而宁静。语言富有诗情画意。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①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且段内也由排比句构成。②运用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⑷巧妙运用描写声音的方法①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各种拟声词的运用)②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听觉、触觉、感觉等各种感官的运用)③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第二人称的写法,拟人的运用)④、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拟人、比喻、设问、反问等)2.拓展运用⑴仿写示例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