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课内安排口头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教学难点】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二、简介作者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三、整体感知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孤(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蜜(mì①蜂蜜;②甜美)密(mì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褪色tuì磕头kē卜问bǔ纠纷jiū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2、解释下列词语:(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2)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4)纠纷:争执的事情。(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一)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二)(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三)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表现的内容?1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我/有一次/教室/她的教鞭···/大伙笑了/表现温柔、慈爱)2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我们/课外/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里/她女友家/认识了蜂王···/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4老师教我们读诗(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