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后,认真学法、懂法,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自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能力:提高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四个环节的能力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教学重难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请思考:1、国王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2.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懂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法律,国家必须依法来治理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走依法治国之路。我们青少年能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做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做个护法的小使者》。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试从国家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下面老师结合大家刚才的认识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地位、要求等方面做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在立法方面我们国家做得如何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阅读第一目第一个圈分论点一的材料,之后我们将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瞬间表现最好。问题:1、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从1979年到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结束时止,共审议通过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多少件?(335件)3、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4、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什么?(有法可依)5、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最近几年新制定或新修改的法律名称(通过刚才的知识竞赛,让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过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否意味着立法工作到此结束了?请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例:材料一江苏省将全面开展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百日整治集中行动”,除了坚决取缔“黑网吧”和非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外,还将对6400多家网吧形成监控,一旦发现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就将予以重罚,接待8个以上未成年人的,还将被吊销许可证。点评:加强文化市场的整顿,维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材料二:今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有轻微交通事故可以私了、高速飙车将受重罚、肇事逃逸终生不得开车等规定。点评:“撞了白撞”被否定,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这部法律也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教师点拨:随着时代的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一旦立法滞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或现行法律规定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难以解决现实生活存在的新问题。例如,随网络的民展,如果不及时立法,围绕网络所派生的纠纷就难以解决。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形势,我国将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2、我国将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这些法律不公充满了人文关怀,更让人欣赏地看到我国在保障人权和维护公民日常生活的权益的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使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越来越明确的保护。立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过渡:常言到:“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出符合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