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教学设计题目:科目:政治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对知识穿线,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动学生试归纳本教材的知识要点,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要求.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什么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①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②良好的国际形象;③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④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⑤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⑥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教材P63)1、灿烂的中华文化P64(1)讲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在本上先构建知识网络图看书学生回答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子、汉赋、唐诗、宋词《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等。P64(2)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P64(3)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P65(4)中华文化的组成(/主要内容/表现):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P65(5)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P66(6)中华文化的影响: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66(7)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P67(8)中华传统美德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2、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P68(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68(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P69(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或意义):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P69(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P7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6)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课堂练习:学生练习中考复习指导相关的习题1.如今很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为了满足海外学习者的需求,也为了推广和发展中国文化,我国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开办100所中外合作孔子学院。这说明()①中国文化已经取代世界各国文化②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与外界隔绝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具有开放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以深厚的东方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二、理解与分析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你同意以上观点吗?答案:(略)学生小结本课的重点及收获通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内容:特有形式:方块字、故宫、京剧粽子等中华文化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位影响。表现传统美德品质:表现:重要性:内容:民族精神地位: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