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2、积累文言词语。3、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寓意。4、续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思维训练。教学重点理解寓意。积累词语。教学难点同目标3。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3.探究拓展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文章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学生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出处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和课下注释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自由朗读课文。2、把故事说清楚。(初读课文,合上课本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你有什么妙方?)例:梳理故事情节脉络。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间三问三答:问答。问答。问答。3、把故事读透彻。作者认为:“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赫耳墨斯爱慕虚荣?(例:一“笑”、两“想”、三“问”,一个“笑”字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心理活动?品味关键语句,揣摩寓意。)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4、自由表情朗读。5、把故事说有趣。(这个故事言简意赅,生动有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想象,补充、丰富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有趣。)三、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自由朗读,理解大意。2、梳理情节,体会文章结构的巧妙。(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情节大起大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构思精巧,妙趣横生。)3、圈点品析。(1)通过对两“吹”一“叹息”的品析,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故事的寓意。(2)你认为文章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写得很好,请做点分析。(例:“唱着凯歌”“吹着喇叭”用拟人手法描绘了蚊子战胜狮子后的得意忘形之态,逼真传神,生动有趣。)3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4.朗读,体会情节的精巧和拟人的妙用。四、课堂小结1、两篇寓言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2、结合两则寓言,说说寓言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五、续编情节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时间:总课时数:[教学要点]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提供关键字词提示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自读《智子疑邻》,掌握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研读《塞翁失马》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教学步骤]一、佳作展示第一课时的作业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推举想象新颖、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讲述,大家欣赏、评议。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1、自由朗读。2、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翻译。注意下列词语:(1)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2)筑:修补。(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3、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4、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三、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1、自由朗读。2、概括文意。3、结合注释,译给同桌听。4、词语积累:(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3)其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