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维护公共秩序第1站生活需要秩序一、教学设计:课题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单元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上升到公民的责任意识,把道德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提升到了责任的高度。责任意识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要求,更是人内在的心理要求,是成就合格公民,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心理机制。生活需要秩序,秩序需要各种各样的规则作为保障。一个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特征之一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规则意识,能否自觉资源地按规则办事。本课重在引导、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突出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人们行为的指导。第四单元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提升和总结,也是本册书的重点所在。学生情况分析: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和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任务之一。当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越来越广,他们在进行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及各种规则规范。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按规则办事,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只有首先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只有懂得了要遵守规则,才能谈的上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教学准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规则,搜集一些与规则相关的案例、故事等,可以对比中外在某一领域里不同的规则,也可以带学生进行一些课前的考察,让学生从实际活动里了解与社会规则相关的信息,情况。教学方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秩序的重要性,体会遵守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维护规则。(二)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制定一些和自身相关的规则规范。(三)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规则,社会生活中有哪些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现代社会的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生活离不开秩序多种多样的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秩序保证公共生活顺利的实现,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本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秩序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社会生活的规则多种多样,主要有道德、规范、法律等。本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并进行比较,特别突出法律这一特殊规则的重要性。从学生实践出发,深化学生对规则的遵守。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维护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范。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第一环节:生活离不开秩序导入:2005年伊拉克巴格达踩踏事件2005年8月31日上午,数千人前往巴格达北部的一座清真寺参加一项重要的宗教庆祝活动,途径底格里斯河上的一座桥时,忽然听到有自杀式袭击的传闻,人群一片混乱,有人慌张逃散、也有人干脆直接从桥上跳入河中,结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国内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公共安全事件,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提问:1.伊拉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起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2.你能想象一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3.良好的社会秩序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总结: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同样,个人的生活、学习离不开社会的秩序。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活动:想一想,说一说,感受我们身边的秩序地点角色规则秩序学校学生街上行人公交车乘客旅游景点游客图书馆阅览者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扮演的各种角色,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而规则是守护秩序的重要力量。二、规则是守护秩序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让规则看守世界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一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书籍被毁于一炬。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此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一本珍贵图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这所大学捐赠图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