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教案(十三)一、复习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二、知识脉络:权利义务伴我行三、课标要求:1、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四、考点梳理: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现阶段人民的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2、法律确认,保障权利(1)公民权利的涵义: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与敌人的政治概念,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公民是法律概念,是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立法保障是指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的表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2)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正确行使权利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与方法:(1)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一、公民的义务1、我们的法定义务(1)义务的来源: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3)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2、我们的道德义务(1)道德义务的概念:道德义务是相对于法定义务而言的,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3)道德义务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二、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五、考纲重点: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P9答:(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利;(5)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怎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答:(1)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