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课标要求: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提高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寻求法律的保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合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往往只是略知一二,虽然也在行使和享有权利,但权利意识较模糊,特别是对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权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法制观念较淡漠,这也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内在因素。另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的意识也较薄弱。2、学生的需要: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了解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并且做到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社会上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初中生,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权利意识,学会正确用权、维权十分重要和必要。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置: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呢?2、板书框题: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二、讲授新课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案例分析:甜甜成长的经历(学生阅读P8页:材料1,思考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中的甜甜享受到哪些权利?②这些权利对他有什么益处?③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教师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1)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特征政治家庭生活公民权利:涉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涵盖学校生活等领域——广泛性文化社会生活(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宪法规定的九个方面)资料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节选):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