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3
(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3
(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3
23.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2.理解两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自主学习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郢人()白垩()斫()峨()卒()援()霖雨()辄()3.一词多义尝①尝试为寡人为之()②臣则尝能斫之()然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②慭慭然()质①臣之质死久矣()②黑质而白章()操①初为霖雨之操()②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堪称伯牙的“知音”?探究二:拓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第二课时探究一:整体感知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探究二:理解提高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我的收获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23.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周战国道家《庄子》;寇(又名御寇)战国《列子》2.yǐngèzhúoéxīcùyuánlínzhé3.动词,试,试探副词,曾经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名词,对象,搭档名词,花纹的衬托面,底色名词,琴曲名动词,持,拿4.略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探究二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第二课时探究一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探究二知音难得,知己难求。我的收获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季版)广西北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