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依法治国主备单位主备时间总第17课时执教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学内容6.1认识依法治国第1教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要求。2、了解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必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第三次备课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设疑、重点剖析、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设境示标】赏析名言:媒体展示或语言叙述王符的名言“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设疑导思:◆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畅谈:指导学生依据自身思考,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导入:这两句话说明了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所以必须要积极实施依法治国,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第6课第一框题《认识依法治国》。(同时板书课题)展示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示或语言直接陈述教学目标。二、【感悟探究】生活离不开法感悟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文本P76的两幅图片。设疑导思:结合相关格言谈谈两幅非常直观的图片带给你怎样的感想?感悟畅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感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提示:它给我们直观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疑再思:依法治国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第1组)◆依法治国的保障和根本分别是什么?(第2组)◆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又是什么?(第3组)◆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4组)◆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供抢答)探究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点评:依据讨论和交流情况,进行点评激励。教学列举分析:学生依据文本及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举例共享,分析说明。串疑再思:国家严厉查处这类案件将会产生什么重要意义呢?思考探究:指导学生阅读P78—79的相关图文讨论分析,并择优交流。归结板书: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知识拓展:结合“知识链接”点明依法治国的核心观念和深刻内涵。归结强调:总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所以必须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三、【思考探究】道德与法律紧相连剧情再现:结合文本P79简要介绍电影《被告山杠爷》的故事情节。设疑导思:◆山杠爷被捕,自己觉得很怨,不少村民也深感不平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明确:★说明山杠爷和村民不懂法律,法制观念淡漠。说明他们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必须依法办事。说明需要对他们加强普法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仅要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更要扎实地开展法制教育。激疑再思:◆那么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讨论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择优交流。归结讲析: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法律的实施即法治是“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为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的实施即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并规范人们的行为”。故两者不可相互替代。★联系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言行的重要手段。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反思灌南县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主备单位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授课学科九年级思想品德主备时间总第18课时执教人执教时间执教班级教学内容6.2树立法制观念第2教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重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次备课教学难点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