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学课文,疏通文意;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教学难点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教法学法朗读分析课时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四、课堂小测: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五、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学生根据已有注释疏通文意三、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第一自然段: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第二自然段: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四、课堂小测:书下重点实词五、作业:练习册习题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及实词解释二、分析文章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三、探究讨论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四、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课文题目景物特点写景目的写景方法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