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三课时,本课时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提出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并运用类比手段,设计一些填空题,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对于二次根式的两条运算法则(a≥0,b≥0),(a≥0,b>0),应鼓励学生通过计算、归纳、交流自己总结得出,教师宜适当注意引导(可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在学生熟悉两条运算法则的前提下,通过变式训练加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并注重和以往知识(公式法计算)的联系。本节课应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注重知识应用的误区设置,及时提醒学生易犯的错误,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只靠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之后就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新问题.其中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类比地学习在实数范围内的有关计算,重要的是培养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教学重点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2.发现规律:.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类比的学习方法.2.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方法类比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数的定义、实数的两种分类,还有在实数范围内如何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它们的求法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相同.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能不能在实数范围内继续用呢?本节课让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Ⅱ.新课讲解1.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师]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哪些法则和运算律.[生]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师]好.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些法则和运算律是否在实数范围内适用.我们知道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而有理数不用再考虑,只要对无理数进行验证就可以了.如:,所以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下面看一些例题.计算:(1);(2);(3)(2)2;(4).解:(1)原式=1+1=2;(2)原式=0;(3)原式=22·()2=4×5=20;(4)原式=()2+2··+()2=2+2+.2.做一做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请同学们先计算,然后分组讨论找出规律.[生](1);(2);(3);(4);(5)≈2.449×2.646≈6.480≈6.480,≈≈0.9255,≈0.9255[师]通过上面计算的结果,大家认真总结找出规律.[生];[师]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生](1);(2).[师]上面式子中的a,b有什么要求吗?[生]a,b都是正数.[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完全吗?[生]不完全,在(2)中b作分母不能为零.[师]这就完全正确了吗?[生]不完全正确.在(1)中,a,b可以为零,在(2)中a可以为零,b不能为零.[师]很好.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条件.我认为大家刚才的讨论很到位,下面我再总结一下:(a≥0,b≥0);(a≥0,b>0)并作一些练习.化简:(1);(2)-4;(3)(-1)2;(4);(5).解:(1)(2)3.例题讲解[例题]化简:(1);(2);(3)(+1)2;(4).解:(1)=-5=6-5=1;(2);(3)(+1)2=()2+2+1=6+2;(4)Ⅲ.课堂练习(一)随堂练习化简:(1);(2);(3)(1+)(2-);(4)()2.解:(1);(2);(3)(1+)(2-)=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