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环境下户籍制度改革路径探讨摘要。户籍制度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被深深的印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的加快,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中国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引起政府的重视。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的过程与现状、户籍制度改革的收益、户籍制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发展过程与现状;收益;可持续性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的概述。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大革命,是指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法律依据确立的一整套户口管理制度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改良的一是项新举措。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长期以来中国都是沿袭着传统的户籍制度,以家庭,家族,宗族为单位的形式来进行人口管理,户籍制度与土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这些联系分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造成城市和农村两极分化,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些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在2005年底,政府开始着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在1958年之前,属于迁徙时期。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第二:1958年至1978年,属于严格控制时期。1975年宪法正式的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决定并且再也没有进行恢复。第三:在1978年之后,属于半开放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国务院在1985年宣布的实施条例使户籍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从户籍制度改革至今经历了一段十分崎岖的路程,同时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目前,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27个省市区已经出台了户籍改革的实施方案。尽管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第1页共3页施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但是目前改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没有实实在在的取消“户口二元制”这种做法,依然存在歧视,社会的公共福利制度并没有深刻的惠及到我们的每一个成员。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收益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就是一个系统,而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这个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驱动力。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赖于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共同前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收益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一)国家的收益。从2005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有了大跨步式的发展,其中户籍制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经过户籍制度的初步改革,国家的社会秩序逐渐好转。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户籍制度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户籍制度的改革的进行的如火如荼,使中国的政治管理效率提高,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话语权。(二)社会的收益。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现在最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的问题。在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之后,城乡的差别化歧视待遇在不断地减少,政府在高声呼吁城乡一体化并积极地采取措施,促使城乡之间的劳动力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的合理配置,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也加快而步伐,是社会福利制度尽可能的惠及到每一个人。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孩子的上学问题,使父母不用因为孩子的上学问题而备受压力,使就业机会更加平等,社会的分化减小,尽可能的使人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可靠地收入来源,拉动消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三)个人的收益。公民个人在户籍制度的改革中也是获益匪浅,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公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享受到更加真实的权利和待遇,减轻了生活的负担和压力。尤其是在国家一直提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之下,农村的孩子将会有更大的机会和更好的舞台来发展自己。公民可以接受到更多以第2页共3页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可以帮助公民完成自己的“市民梦”。三、户籍制度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