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2、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揣摩课文词语。二、预习作家简介:都德[1840——1897]是法国十九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1]惩罚:[2]懊恼;[3]祈祷;[4]诧异;[5]纵身:[6]踱来踱去:[7]惨白:3、导语。学习小说要从故事情节入手,读懂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看小说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人物形象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1]自读课文,整理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讨论并归纳[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表现怎样?[2]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的迟到,不会背分词用法也不责备,而是深深的自责,并对阿尔萨斯人的直率批评表现了什么?[5]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为什么“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6]韩麦尔先生下课时为什么“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10]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四、作业1、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有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五、拓展延伸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节选],完成下列各题。[1]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2]我匆匆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3]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的。立刻议决了:[4]“看到一个日本士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5]太阳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地熙来壤往,没有一点异样。[6]我们依然地摇铃上课。……[7]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8]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着。[9]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10]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阖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11]“现在下课!”[12]学生们一致立了起来,默默的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地地啜泣着。1、写出本文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第[8]段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飘荡B漂浮C飘扬D飘舞第[3]段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悲伤B悲哀C悲壮D悲痛3、简述第[10]段中加点和划线的词所表现的深刻含义。“挺直”、“立正”表现了“沉毅”、“坚决”表现了4、将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作下列比较: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不同点:表现主题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