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尊重权利履行义务第一课时我身边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2、能力:通过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知识:知道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学重难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教学过程】:导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P93有关王成刚同学一天的活动记录。请大家分析:1)王成刚同学这一天享有了哪些权利?2)他履行了哪些义务?3)他这一天里有哪些地方处理得比较好?4)他有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当?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好?5)你是怎么看待“受教育”这个权利的?6)你还知道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7)有些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这说明了什么?(一致性)过渡:权利和义务在某些时候是合二为一的,对我们来说此种行为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履行义务从而享有自己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说明了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接下来,请大家了解一个案例,看看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自11岁时由继母抚养直至成年结婚的李平刚,经继母非亲生母亲,自己不具有赡养义务为由,拒绝赡养因病瘫痪的继母。2005年初,山东省五莲县人民法院判决李平刚每月给付继母修小兰生活费及必要医疗费用120元。请大家思考:(1)法院对李平刚的判决说明了什么?(2)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权利分别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又分别有哪些?(3)为什么修小兰在的年老时,有受子女赡养的权利?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公民有些权利,是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的。)(4)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二者相伴相生。)(5)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学校、公共场所等)(6)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我国,在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人不会是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任何人也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过渡:再请大家阅读一个案例,进一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课本P95案例二思考:(1)法院为什么会做如上调解?(2)这个案例里,能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吗?为什么?(享有权利与他人履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制约的。我尊重、保障他人的权利,是我对他人的义务;他人保障我的权利,是他人对我的义务;)(3)揭示了什么道理?(公民享有的权利,有些是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的。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用合法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害。)(4)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才对?师小结:权利与义务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让我们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与他人和谐相处。作业:阅读“阅览人生”《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信息反馈:第二课时神圣的生命健康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健康权利。2、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领。3、知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及相关规定。【教学重难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教学过程】:故事导入:何文臣、张会敏、张学敏和吴民成(以下简称致害方)四人经营的双兴饮料厂,装卸货及运输车发出的噪声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乡村生活区域环境噪声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邻居万田林一家饱受6年高噪声之苦。万田林老人也因不堪忍受噪声自缢身亡。万田林因不堪忍受隔壁饮料厂噪音干扰而自缢身亡,其家属将厂主何某诉至法庭。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饮料厂生产的噪音超过了环境噪声标准,其行为具有违法性,构成了对原告(万田林妻子、儿子)及万田林的侵权。因有医学资料表明噪音可导致神经症,故对造成万田林神经症的事实予以认定。万田林丧葬费1200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