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有趣的七巧板一、活动目标设计:⒈认知目标: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⒉能力目标:⑴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⑵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⑶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⒊情感目标: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⑵以活动小组形式对本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⑶通过七巧板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本课内容及学习重点、难点分析:本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综合运用。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学生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实物的组合,熟悉七巧板拼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通过小组拼图竞赛中的分工协作,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重点: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活动,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学习难点:用七巧板拼摆限定图形的活动。三、活动对象分析:⒈初一学生是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学过程要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直观性,借助于七巧板拼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⒉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观念有待发展。在进行七巧板的拼摆活动时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物模型的基础上感知图形。⒊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中自主创造、交互学习,从而乐于探究。四、活动策略及教法设计:【活动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垂直及角”的概念。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辅助策略:借助七巧板模型、实物投影仪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教法】演示法:把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在拼摆各种七巧板组合体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变式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五、活动准备:⒈材料:每人准备一至两块12cm×12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直尺等。⒉学生可事先照课本第142页图4-31所示的方式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颜色。⒊由老师、课代表根据学生不同特长每4人分成一个活动小组。六、活动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⒈【情境】:⑴七巧板(tangram)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学生先阅读资料,然后与同伴交通过七巧板的介绍,说明我国人民的智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七巧板虽然仅有七块板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⑵【实物演示】:流。看七巧板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慧,同时也清晰地说明什么是七巧板。利用七巧板的由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初步形象感知:七巧板变幻无穷的魅力。⒉七巧板是怎样制作的呢?【课件演示】:⑴按图所示的方式画一副七巧板;⑵涂上不同的颜色;⑶裁剪;⑷在下图中找出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及互相垂直的线段。通过观察图形,结合课件演示,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通过亲手制作七巧板,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从而熟悉七巧板。为顺利拼好七巧板的各种造型作好准备。⒊【探究】:⑴拼图活动:拼自己喜爱的图形。⑵练习①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