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年级八科目思品任课教师何朝富授课时间.课题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①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这一规范的特殊性②增强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观念。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主要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含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为以后贯彻法律教育,打好理论基础。它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法律的含义(特征);二、法律的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开始学习法律常识,有一些概念第一次接触,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把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有趣的材料中分析较好。初二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形成中,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高,自制力不强。因此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一行为要求上难免会出现偏差,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真正把知识落到行动上。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说明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教学难点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五、教法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3、活动式教学。学法1、运用“引导发现式”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参与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活动过程:一、情景预设:(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2页对“法律”一词的来源吗?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那些法律呢?什么是法律呢?引入本课。导入提高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学习(2)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第16课时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2、能说出法律的含义(主要特征)。3、能说出法律的本质和我国法律的本质。4、知道我们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第17课时的学习目标)1、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知道公民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3、记住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做到三个方面。4、我们在生活中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展示自学指导:(第16课时的自学指导)1、什么是法律?2、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第17课时的自学指导)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3、公民怎样履行法律义务?三、检查自学情况:按照自学指导问题讨论回答,教师检查时做适当点拨,纠正学生的错误。结合以下环节: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本目题分三步完成)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教师讲述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法律的基本特征即: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展示周永康、令计划、胡长清等的案例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3.指导阅读教材(相关链接P84页)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有方向。带着任务思考学习,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检查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巩固知识。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页插图——图一:1954年通过“宪法草案”图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教师讲述:这两幅图片同样说明了我国法律的特殊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5、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