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思考*年10月,*县被省、州列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打牢一个基础,突破一个瓶颈,搞活两个机制,理顺一个关系,放开一片市场”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拓宽了教育投资渠道,打破了校长职务终身制,激活了学校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对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实行全部竞聘上岗,取消了行政审批制度,学校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步得到加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已基本形成,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和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调查的基础上,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一、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三年的实践和运作,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本人认为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和弊端:(一)边远贫困山区教师“三偏”问题严重,社会反映强烈。实行全县全员竞聘后,由于教师自主选择岗位参与竞聘,年纪轻、有能力、素质高的教师大都向自然条件好的学校转移,出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不合理的问题,除马白镇外,各乡镇大部分存在了自然条件差的边远贫困山区的教师整体上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教学水平偏弱的“三偏”问题,导致了这些贫困山区的教学管理不畅、教学质量下滑的现状,加大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性,社会、家长反响强烈,群众意见大。(二)竞聘“三不要”导致教师的无序流动,影响教学质量。在竞聘过程中,教职工受不要申请告知,不要任何手续,甚至不要档案“三不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说走就走,不受《合同法》的约束,所签的合同和聘约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已经到别的学校上岗了,原学校很长时间都不知道,给学校第1页共4页管理增加了难度。“教改”开始到现在,我县一中、二中、职高、马白镇中心校等学校共流失教师30余人到州及外县,甚至带走了很多优秀学生。教师不受任何限制自由而无序的流动,导致了教师队伍整体不稳定,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三)“三不顾”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失常,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不畅。一是实行全员竞聘后,教师不顾学生的发展着想,在好的学校有岗位时,教师就抛开学生和教学工作,忙于竞聘准备,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失常;二是教师竞聘上岗后,受固定岗位的影响,部分教师不顾学校总体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外,不接受不服从学校其它工作安排,大局意识和敬业精神淡化;三是学校受编制的影响和限制,一至六年级的设岗不顾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不设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教学岗位,导致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失常,影响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四)核编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环节和实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一是把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等管理人员作为教学人员来计算师生比例不尽合理,使管理人员压力大,精力分散,难以处理好管理和教学的总体分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出现了只要是管理人员所教科目大都教学质量低下的现象。二是一至六年级没有充分考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的岗位编制,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是教学点和村级学校的编制过紧,班师比例不合理,形成一个针子一个眼,在出现教师死亡、生病住院等意外情况时,就难以保证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是全寄和半寄制学校没有考虑到需要工勤人员的实际,不予核定编制,出现了教师边教学边煮饭的现象。五是核编没有考虑到团队人员、实验管理人员、“两基”专干、出纳等岗位人员,给许多工作带来了难度。六是取消寄读费和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流入XX县区学校,*年至今XX县区三所小学共增小学生1200多人,形成了农村按班师教师不变,而XX县区按师生比教师编制不足的状况,这样出现了全县总体编制严重不足,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等新的问题。第2页共4页二、对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