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游侠列传读后感篇一:游侠列传读后感美哉游侠悲哉侠义——读《史记·游侠列传》有感接连读了《史记》里的几篇列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侠列传》,连续读了几遍依然爱不释手。作者先以儒侠对举,以儒为侠作反衬,称颂了游侠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困,不爱其躯的可贵精神;然后分别表达了朱家、剧孟、郭解的生平尚侠事迹,着墨不多,却写得英风飒然。读完此篇又联络到现实生活,不禁由衷发出感慨:美哉游侠,悲哉侠义!美哉游侠!诚信之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容许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真可谓是一诺千金。他们都有特别强的责任认识,一旦受人之托那么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千金之诺,能够轻生死,抛血躯。果有成功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操守之美。朱家“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却“终不伐其能歆其德”、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他们都办了好事但却从不居功自诩。急人之难,舍己救人之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士为知己者死”、“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放在第一位,为了协助别人,甚至不惜牺牲本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他们尽管贫穷,然一旦人有事相求,合于义,必全力以赴。他大方的救济穷人,“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而本人却过着“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的生活。这正是游侠精神力量的可贵之处,感人之处,他们把救助厄困的社会道德推向了极至。厚施而薄望之美。朱家“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他们协助别人,不是出于金钱、势力、名利的考虑,完全从心中之义出发。合于义,那么为之,不计报偿;不合义,那么不为,千金难动其心。让步顾全大局之美。郭解曾经深夜前去调解一场许多人都没能调解的纠纷,当事人佩服他的为人,遵从了他的意见。郭解又连夜赶回,并告诉当事人让他们先不要听他的话,等他走后,让洛阳诸公们再来调停,那时他们再和好。本来是本人做的好事,却要说成是别人的功绩。郭解如此做不但处理了一场纠纷,也维护了洛阳诸公的面子。明理之美。他不以利害为转移,而根据是非来推断事物。在处理本人侄儿被杀这件事上,当他理解实情后“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在明白本人的亲侄儿被人所杀,而杀人者居然敢溜之大吉时,想来大多人的第一感受确实是这个杀人者未免也太看不起本人了。更令人气愤的是本人的姐姐居然曝尸其子而来侮辱本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人会怒发冲冠立即杀掉那人为侄儿报仇。而解却没有贸然报仇行凶,而是沉着平复的暗中调查,在找到那个人后还能心平气和的听他讲完事情的通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得知实情后能够公正的对待,合理的处理,不但没有责备杀人者反而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同转而责备其姐姐,要是不是明理之人如何能做到在面临血缘亲情与社会公理矛盾的时候,能够大义灭亲以维正道?自省容人以德报怨之美。《劝学》中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当有人“箕居视之”表现出无礼之态时,郭解不先究人过,而先查己过“是吾德不修也”。找到本人的缺乏,对不尊敬本人的人不加仇恨,反而施之援手,解别人之困以德服人,终于“箕踞者乃肉袒谢罪”有了完满的结局。尊敬待人之美。郭解“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恳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穷困时待人恭尊敬敬,一旦失势就翻脸不认人之徒比比皆是,而能一直如一者那么寥寥无几。当时郭解能够说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然郭解却能做到不乘车走进衙门,到旁的郡国替人办事时,能办到的一定办到,不能办到的也尽量使各方面都满意,然后才肯接受别人的招待着实不易。墨子《修身篇》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缺乏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缺乏与游。本不固者未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贵义篇》说:“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强调志、信、道、本、义;儒家《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