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调整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调整目标,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关于“***”规划中期调整的背景和必要性今年是“***”规划实施中期之年。党的***报告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gdp到20XX年力争比20*年翻两番,调整为人均gdp到20XX年比20*年翻两番。省委八届三次会议根据***精神,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调整,由比全国提早三年(20XX年)实现gdp比20*年翻两番,调整为人均gdp到20XX年比20*年翻两番。XX市委三届四次会议也相应提出了调整目标,由比全省提早两年(20XX年)实现gdp比20*年翻两番,调整为人均gdp到20XX年比20*年翻两番。从本市情况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指标提前实现“***”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已成定局,财政总收入提前三年完成规划目标;预计我市gdp、人均gdp将提前一年超过“***”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各项主要指标均可提前实现“***”规划确定的计划目标。根据***精神和市委的部署,以及我市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良好发展态势,对“***”规划目标进行调整,符合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的要求,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的发展信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加压力,勇当前锋,竭尽全力地推动跃升发展。二、关于“***”规划的中期调整目标依照原“***”规划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四大目标体系,结合市直部门的调整意见,我们提出了具体调整目标(详见附表):1、经济发展目标:共有10项指标,均作了调整。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五年递增由9.7%调整为13.7%,人均gdp由9.4%调整为13.4,三次产业结构由28.0:第1页共4页35.7:36.3调整为25.7:35.9:38.4,工业总产值五年递增由20%调整为26%,农业总产值由五年递增5.5%调整为6.1%,财政收入五年递增由10.5%调整为2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递增由15%调整为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递增由10%调整为14.4%,实际利用外资五年递增由10%调整为14.4%,外贸出口五年递增由15%调整为21.8%。2、社会发展目标。共有8项指标均未作调整。3、生态环境目标。共有6项指标均未作调整。4、人民生活目标:共有9项指标,调整6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递增由8%调整为14%,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递增由7%调整为9.1%,城镇登记失业率由5%以内调整为4%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由1.5万人调整为1.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5万人调整为2.8万人,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由80%调整为90%。三、关于“***”规划中期调整目标的可行性“***”规划目标调整是在科学分析我市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跃升发展的要求,既催人奋进,又实事求是,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从政策环境看。***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更加凸显海西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来几年,随着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省上将出台一系列推动海西建设和扶持后发展地区发展的倾斜政策;XX市围绕充分发挥在纵深推进海西建设中的前锋作用,加快推进“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全力构建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连片发展的前锋平台,闽北发展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有利于我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从基础条件看。我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特别是近年通过持续突出突破工业,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已基本具第2页共4页备了实现跃升发展、发挥前锋作用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市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制约加快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逐步、彻底解决,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展望今后几年,我们的总体判断是,年均增长速度有望持续在较高位上运行,年均增幅将比原“***”规划目标9.7%高4.0-4.5个百分点。从产业支撑看。工业方面,随着“中国笋竹城”的开发建设,以及几个高速公路沿线...